-
昆明市经济提质增效显成效 金产园区与呈贡园区成新引擎
今年以来,昆明市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强化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实现量质双升。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418.18亿元,同比增长8.3%,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码,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七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领跑经济总量增长,展现出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一、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昆明市通过重点扶持37个产业升级项目,累计投入1.25亿元专项资金,推动金产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等核心载体建设提速。现代服务业成为增长主力,金融、信息技术、物流产业增加值同比提升显著,服务业占GDP比重较2022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60%。 二、民生保障力度居全国前列 前三季度,昆明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73.1%投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5%,基本生活品供应保障有力。 三、新动能培育成效显著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1%,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企业17家,形成超百亿级产业集群。金产园区集聚金融机构区域总部8家,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规模突破300亿元。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落地率同比提升40%,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深化 昆明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6%,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滇中新区与主城区产业联动加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额增长33%。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8%,形成“特色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五、绿色发展指标持续改善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年度目标的92%。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增长45%,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居西部省会城市首位。 当前,昆明市正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以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为双轮驱动,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数据显示,市场主体总量较2022年末新增9.8万户,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达12.4%,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025-08-14
-
鼎商国际产业园赋能昆明经开区 政企联动擘画产城新蓝图
昆明市招商引资工作再添标杆项目,鼎商国际产业园作为南京商会与本地国企联合打造的核心载体,通过整合政策、资本与产业链资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项目以复合型产业园区定位,联动空港新区、呈贡新区形成多极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升级的关键引擎。 一、政企协同构建产业新高地 鼎商国际产业园由云南六城置业与昆明经开区产业开发公司联合开发,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位优势,获得土地、税收等多项政策支持。园区规划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科创研发等多元业态,通过“产业+商业+人居”立体开发模式,填补区域高端复合型园区空白。南京商会引入长三角企业资源,目前已推动12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署入驻意向。 二、区位优势激活三城联动发展 项目地处昆明经开区、空港新区与呈贡新区几何中心,半径15公里覆盖超百万人口。周边已建成3条轨道交通枢纽、2条高速路网,30分钟直达长水国际机场。产业规划紧密对接区域“十四五”战略,重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跨境电商三大产业集群。 三、创新生态赋能可持续运营 园区采用“基地+基金”运营模式,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配套人才公寓与产学研基地。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能耗降低30%,企业孵化周期缩短40%。首批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将于2024年交付,预计带动就业超5000人,年产值突破80亿元。 四、标杆效应引领区域升级 作为云南省重点产业项目,鼎商国际产业园已纳入经开区“双创”示范基地体系。其“以商引商”模式吸引7家配套服务商落户,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生态链。分析指出,该项目将提升经开区产业用地亩均效益达25%以上,助推昆明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产业桥头堡。 当前,昆明市正加速推进“产城融合”战略,鼎商国际产业园通过资源集成与模式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工程。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产业链的集聚,这片热土正书写着新时代的财富传奇。
2025-08-13
-
浪潮集团20亿落子昆明云计算产业园 打造西南数字新高地
昆明市通过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迎来数字经济新突破,浪潮集团宣布投资20亿元建设云计算产业园,该项目将围绕政务云服务、大数据研发等七大核心板块,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枢纽。 一、战略合作框架确立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昆明市与浪潮集团签署"发展云计算产业、共建智慧城市"主协议及三项配套协议,明确以呈贡信息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建设云计算中心、小语种软件研发平台等基础设施。副省级领导见证签约仪式,凸显项目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意义。 二、七大业务板块构建完整产业链 项目规划显示,20亿元投资将重点投向: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政务云服务平台、跨境大数据处理中心、人工智能研发基地、小语种信息技术实验室、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区以及数字人才培养中心。其中小语种平台将面向缅甸语、泰语等周边国家语言开展智能翻译系统研发。 三、区位优势强化辐射带动效应 昆明凭借"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定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双循环格局:对内承接东部算力需求转移,对外输出数字政务服务标准。产业园选址毗邻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可利用跨境陆地光缆直达老挝、缅甸等国家。 四、政企协同创新建设运营模式 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由属地管委会提供土地及政策支持,企业负责技术导入与运营管理。政务云中心将率先迁移全市40余个部门的非涉密系统,预计降低行政IT支出30%以上。 五、培育千亿级数字经济集群 作为昆明信息产业核心项目,园区将吸引上下游企业超200家,五年内形成涵盖硬件制造、数据服务、应用开发的完整生态链。相关规划显示,该项目可提升云南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至少2个百分点。 目前,昆明已建成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具备发展云计算产业的网络基础条件。此次合作标志着西南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为沿边省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5-08-12
-
【呈贡区招商】呈贡信息产业园搭建融资平台助力小微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通过举办首届“云上云”小微企业融资路演对接会,为园区内近200家企业与17家银行、3家投资机构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以创新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次活动是园区深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五个打通”机制着力破除企业发展的资源壁垒,推动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路演模式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 传统银企对接以单向产品推介为主,而本次路演会首创“企业主导型”融资模式。参会企业通过现场展示项目核心优势、发展规划及融资需求,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评估企业价值。园区管委会同步整合企业税务、社保、知识产权等数据,为银行风控决策提供多维支撑。这种“数据+路演”的双轨机制,使得某科技公司当场获得银行500万元授信,另有12家企业进入深度尽调阶段。 二、“五个打通”机制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 园区调研发现,区域内存在产业链协作不足、产学研转化率低、银企对接渠道窄等五大堵点。为此推出专项改革: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资源共享,联合高校搭建技术转移中心,定期举办分行业融资对接会,组织市场渠道对接活动,设立政策服务专员制度。其中融资对接会已促成园区企业累计获得贷款超3亿元,有效缓解轻资产科技企业的资金压力。 三、定制化金融产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针对信息产业“高技术、轻资产”特点,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订单融资、科技保险等12类特色产品。某银行推出的“孵化贷”突破传统抵押限制,以园区推荐作为信用背书,已为23家初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政府配套提供50%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5%以内,较市场平均水平下降约2个百分点。 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巩固对接成果 园区设立全省首个“金融服务驿站”,常驻8家银行代表提供咨询,并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库动态更新机制。每月开展“金融门诊”活动,由专业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同步开发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实现银企智能匹配。这些措施形成“线下路演+线上对接+常态服务”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被列为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通过系统性搭建产融对接生态,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已帮助区域内85%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推动园区年产值实现40%增长。这种“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政策护航”的模式,为新兴产业园区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7-2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